為什麼不要讓別人免費從你這裡得到東西或資訊

Advertisements

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人動不動就跟你說:「你幫我找下什麼?」或「你幫我打聽一下什麼?」當你真正去幫他打聽或找到他所需要的東西時,你會發現,他根本沒有用到你幫他費盡心力找到的資訊!而他也沒有任何感激之情,因為他從來沒想過,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為他打理這些事,結果卻是浪費時間,甚至還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

你幫一次,幫兩次,突然某次你不幫他時,他卻認為你不是一個好人。這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現象。其實,問題的根源在於「免費」這一點。你如果讓他付出一定的代價,他就會理性地思考:「我要不要這樣做?」而且在決定是否要讓別人幫忙時,他會更加慎重。如果他付了代價,他會非常認真地對待所需幫助的事。

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你所擁有的知識、經驗或資源。當你把這些東西免費給別人時,他們通常不會珍惜。但如果你不免費,他就會更認真地對待,考慮清楚之後再來尋求幫助。這樣,最終對他來說,不僅得到了他需要的幫助,也幫助他真正解決了問題。

如果你不收費、不給別人明確的條件,你會發現這些人最後依賴你,根本學不會,反而形成了某種依賴感。最終,當你不再提供幫助時,他們可能會覺得你不再是個好人,甚至直接指責你不關心他,最終你們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尷尬。許多時候,適當的冷淡和明確的條件反而能讓人感到舒適,反而能增強對方對你的感激和尊重。

Advertisements

當你與他人相處時,初始就把條件談好、降低他們的期望,實際上能避免很多矛盾,避免不必要的誤解。你做得漂亮,不只自己不會有心理負擔,對方也會感激你。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。互相尊重與互不相欠的關係,才是最健康的。這樣,你在與人交往時不僅能減少麻煩,周遭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好。

然而,許多人並不理解這一點,反而覺得如果對方收了你的費用,或是有一些附加條件,就是不夠好,甚至會產生道德綁架的情緒。事實上,這個世界上沒有「無緣無故」的愛,也沒有「無緣無故」的恨。當別人免費給你某些東西時,你一定要意識到,這背後可能有某種交換的要求。這是人性的一部分,人本身是自私的,很多時候你接受免費贈送的東西,背後必定有某種隱性的代價或交換。

如果你秉持這個理念與人相處,你會發現:第一,你不會容易被人坑;第二,你的周圍人際關係會更健康,因為大家知道,你不是無底洞,不是隨便可以剝削的人;第三,你也能避免資源的浪費,不會因為過度的幫助導致自己喪失機會或能力。

曾經聽過洛克斐勒給兒子講過的捕野豬的故事。野豬因為無法拒絕「免費食物」的誘惑,結果一步步落入了別人設下的陷阱,最後輕易被殺害。其實,人也一樣。很多人最終會被騙,往往正是因為自己在無意識中被利用了人性中的弱點。結果是,他們陷入了困境,滿盤皆輸。